生产线设备功能布局,也就是按照生产工艺的性质来设置生产单位,将相同类型的设备集中放置在一起的布局方式。
优点:
- 设备利用率高
- 在功能布局中,相同类型的设备集中在一个区域,便于进行集中管理和维护。当某个设备的任务不饱和时,可以很容易地安排其他产品的加工任务,从而减少设备的闲置时间。
- 例如,在一个机械加工车间,车床区域的车床在完成一种零件的车削任务后,能够快速地切换到另一种零件的车削任务。这种灵活性使得设备可以得到充分利用,特别是对于那些价格昂贵的大型设备,高利用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。
- 操作人员技能要求相对单一
- 由于操作人员主要专注于一种类型的设备操作,所以他们能够更容易地提高操作熟练度。
- 比如,车床操作员可以通过长时间操作车床,熟练掌握车床的各种操作技巧,包括不同刀具的使用、切削参数的调整等。这有利于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,并且在员工培训方面也更加高效,因为他们只需要学习和掌握一种设备的操作技能,减少了培训时间和成本。
- 设备管理方便
- 把相同功能的设备放在一起,方便进行设备的维修、保养和更新。维修人员可以对同一类型的设备进行集中维护,准备相应的维修工具和备件也更加容易。
- 例如,对于铣床区域的设备,维修人员可以定期对所有铣床进行统一的检查和保养,如更换磨损的刀具、检查传动部件等。同时,当需要更新设备时,也更容易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同类设备,做出合适的决策。
- 对产品变化的适应性强
- 这种布局非常适合多品种、小批量生产。企业可以灵活地处理不同类型的产品,每种产品都能够按照其特定的工艺要求在相应的设备组中进行加工。
- 以机械制造车间为例,同时生产多种不同规格和用途的机械零件(如汽车零部件、工业阀门零件等),采用功能布局就可以根据不同零件的工艺路线安排生产。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,调整产品组合,增加或减少某些产品的生产,而不需要对设备布局进行大规模的改动。
缺点:
- 物料运输路线长
-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其加工工艺顺序,从一个工艺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工艺区域。这使得零件在不同的设备区域之间频繁转运,增加了运输成本和时间。
- 例如,一个大型机械零件在车间内可能需要在车床区域、铣床区域、钻床区域等不同设备区域之间来回运输。这可能需要使用叉车或者行车等运输工具,而且在运输过程中还存在零件碰撞、损坏等风险,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能源用于物料搬运。
- 在制品库存增加
- 由于物料运输路线长和各工艺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,产品在不同工艺区域之间流转时,往往需要等待设备空闲或者运输工具安排,这就导致了在制品库存的增加。
- 例如,一批机械零件在铣床区域完成加工后,可能需要等待叉车将其运送到钻床区域,而钻床区域此时可能正在加工其他产品,这批零件就会暂时存放在在制品库存区。大量的在制品库存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资金和仓储空间,还可能增加库存管理的难度和成本。
- 生产周期长
- 较长的运输时间和在制品库存等待时间,使得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周期变长。每个工艺区域都可能有一定的排队等待时间,这会延迟整个生产过程。
- 例如,一个产品在多个工艺区域之间流转,从原材料投入到最终成品产出,可能会因为在不同区域的等待而花费比实际加工时间长得多的时间。这对于一些对交货期要求严格的产品来说,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。
- 生产计划和调度复杂
- 由于产品在不同的设备区域之间流动,需要协调各个工艺区域的生产任务和设备使用情况,这使得生产计划和调度变得复杂。
- 例如,生产计划人员需要考虑不同产品在各个设备区域的加工时间、运输时间、设备的可用性等多个因素,来安排生产任务的先后顺序。而且,在生产过程中,如果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某个工艺区域的生产进度延迟,就会对整个生产计划产生连锁反应,需要及时调整生产调度方案。